2020-03-18
壁纸墙纸网
网络
6196
梅恒裕发展史
清康熙帝曾说:“天下丝缕之供,皆在东南,而湖丝之盛,唯此一区。”优质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蚕种和先进的缫丝工艺使辑里丝成为湖丝中品质最佳者。辑里丝,又名辑里湖丝,是湖州地区最棒的特产,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蚕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自元末成村便产湖丝。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清康熙时,辑里丝就闻名暇尔。清末民初,江南古镇南浔辑里丝屡屡在国内外获奖,在这个时期的南浔丝商、丝行中,“四象八牛七十条金黄狗”中八牛之一的梅家及“梅恒裕”丝行在辑里湖丝的经营中可谓名利双收,同时使得湖州丝绸,甚至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留下了不朽的声誉。
1910年,“梅恒裕”的产品在清廷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夺头等奖。
1911年,“梅恒裕”的丝经产品在国际工业与劳动博览会(意大利都灵世博会)上获金奖。
1915年,“梅恒裕”多个品牌的产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1929年,“梅恒裕”的产品在中国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获特等奖。
历史变迁——“梅恒裕”的创始渊源
“梅恒裕”的创办人叫梅鸿吉(1831-1893),湖州南浔人,字月槎,幼年读过私塾,后因家贫而辍学,不得不跟从姑丈学生意,每天早出晚归,历尽艰辛。上海开埠前,他还曾跟船飘洋过海到广州,贩运或贩卖辑里丝,渐渐学会了与洋行买办打交道的“门道”。成年后的梅鸿吉已经熟悉了生意经,渐渐积累了一些资金。清咸丰十年(1860)年,梅鸿吉也仿照前辈人的样子,在南浔的丝行埭和上海的二洋泾桥办起了自己的丝行,即“梅恒裕丝经行”,并把全家带到了上海。梅鸿吉一生勤勉,“性孝友好施之”,“视力所能及,无不勉为”,堪称南浔丝商楷模。
1883年,中国的丝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丝灾”,包括“南浔四象”在内的很多丝界巨商都不再做生丝买卖了,而梅家子孙仍继续坚守在阵地上,这一坚守为“梅恒裕”今后成为丝界的泰斗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上海很多丝行都转业做房地产和金融业,“梅恒裕”却一家独秀,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先后赢得了几项国内外大奖。
1926年,梅家在原先丝行的基础上尝试办厂,在南浔镇张王庙南首开设“梅恒裕缫丝厂”,为南浔最早的机器生产大厂。这是南浔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逐步形成了收丝、缫丝(机器缫丝)、运输、贸易、调研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1927年,梅家的“梅恒裕”在纽约57街5号设立了“梅恒裕生丝公司”,接收外商的咨询洽谈,直接销售辑里丝和自家生产的厂丝,丝厂还特地印制了英文版公司介绍,用精美的图片和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梅恒裕生丝的历史。这样,梅恒裕顺应国际潮流,在万商云集的纽约街头占据了一席领地。
“梅恒裕”的悄然沉寂
1929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开始影响上海,日本和意大利的厂丝在国际市场份额上大大超过了辑里丝。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伤的欧美列强重新打回中国市场,致使尚在起步和完善阶段的丝厂,大多走向了衰败。
1931年,因家族衰败,梅家黯然结束了缫丝卖丝的生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境,湖州很多丝厂惨遭日伪军毁坏。当时已经由梅家转手的“梅恒裕丝厂”(后改名浔溪丝厂)的设备被伪南浔区政府折价变卖。此后,“梅恒裕”进入漫长的沉寂期。
“梅恒裕”的世纪新生
郑鲜华夫妇都是土生土长的湖州人,郑鲜华少时就受湖州文化的熏陶。郑的祖父就曾在南浔的梅恒裕丝织厂做过工 ,有关湖州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的故事从小就有所耳闻。对丝绸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是后来郑家人从事丝绸纺织行业经营的重要原因。
郑鲜华与丈夫厉秀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纺织行业,坚持走最前沿的路线。在这个行业中始终坚持新的尝试,在传统中突破创新。特别是在纺织提花类中,获得了不小的成绩。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的郑鲜华,在纺织提花类产中提倡“中国花,世界风”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从2009年开始,在国家倡导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郑鲜华开始关注“四象八牛”的历史资料。2011年开始,郑鲜华夫妇决心恢复百年品牌,通过深入改革,将“梅恒裕”工艺技艺及品质第一的百年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主公司也在2019年正式更名为“浙江梅恒裕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朵薇拉无缝墙布隶属于浙江梅恒裕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竞争日渐白热化的墙布市场中,相信传承了百年品牌精神的朵薇拉定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也能将“梅恒裕”的匠人精神发扬光大!
(图文来源:企业供稿,侵删)
上一篇:选择玉麒麟,幸福带回家
15811192007